电瓶车限速每小时25公里的规定已实施5年多,但落地执行效果却打了折扣。
近日,央视新闻记者走访多家知名电瓶车品牌的线下门店时发现,限速每小时25公里的规定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。买电瓶车附赠解速服务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。合乎标准的电瓶车在解除限速后最高时速竟能达到40至50公里。为了逃避监管,一些门店甚至建议顾客“先上牌,后解速”。
十次事故九次快,电瓶车限速很有必要。电动自行车本身结构最简单,高速行驶时稳定性较差。规定最高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,根本上就为了保障交通安全。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,简单一顿操作解除限速。车速是提上去了,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也随之攀升。一旦遇到紧急状况,车辆不仅会出现侧滑、摔倒等失控情况,还极易与其他交通工具和行人发生碰撞。再加上,为了追求速度,闯红灯、逆行等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的出现,也进一步提升了事故风险。
电动自行车非法解限速现象的泛滥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解限速技术难度小、门槛低。再加上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解除限速的各类工具和操作指南,即使不用去门店,车主自己就可以轻易完成违规改造。
近期,工业与信息化部刚刚结束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开意见征求。这份“新国标”,不仅延续了电瓶车的限速设计,还专门强调了防范非法改装行为,从技术上增加了篡改难度。技术规范的进一步细化,不仅为推动电瓶车行业朝着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,更切实确保了广大公众的出行安全。
让“新国标”落地,还得多管齐下。一方面要依靠严格的法律和法规来约束和规范生产源头。另一方面,加强全链条监管与执法力度,通过企业自律、市场监督和公众参与,一同推动电瓶车行业规范发展。
联系人:翟经理
电话:15838167033
联系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太康东路369号恒生科技园A-23栋